352 学校来了记者-《我真不是个文青啊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坐在简陋的课桌边,手里拿着铅笔,微微抬起头看着前方,眼睛很大,像极了那张作为“希望工程”形象代表的“大眼睛”。

    夏红军抓拍下来。

    今天阳光灿烂,蓝天白云朵朵,这在早春经常是灰蒙蒙的黄土高原并不常见,夏红军没时间晒太阳,正在有些阴暗的窑洞里给学生们上语文课。讲的是鲁迅先生写的《在仙台》:

    “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。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,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,倒挂在水果店头,尊为“胶菜”;福建野生着的芦荟,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,且美其名曰“龙舌兰”......”

    学生们在夏红军的领读之下,大声朗读着。

    ....

    ......

    远处,一辆驴车正晃晃悠悠向山梁这边赶来。

    赶车的是曾经送夏红军来学校那个孙老头,后面坐着一个中年男人,戴着一副黑框眼镜,看上去像个文人。

    “大叔,后沟村小学离这里还有多远?”中年男人大声问道。

    “不远咧......”孙老头用鞭子指着前面的山梁,“翻过山梁就到咧。”

    中年男人抬起头看着前面那道山梁,目测一下,脸上露出一丝苦笑:这起码还有十几里路吧?

    从县城到现在已经整整走了三个多小时,崎岖的山路颠簸的自己这身子骨就快要散架。

    真没想到,这个年轻人竟然选择这么偏僻的地方教书!

    “额(我)给你说咧,记者同志。”赶车孙老头似乎有些没话找话,边赶着车边说道:“夏红军可是个好后生,大城市来的学生一点也不娇气,住窑洞、睡吐炕、吃洋芋叉叉.....他教语文、算术还会画画、唱歌、弹.....弹什么他。”

    “弹吉他。”中年男人笑着说道。

    “对,对,吉他!”孙老头继续说道:“娃们可喜欢听他上课咧,还有和他一块来女娃,在我们前沟村教书,人长的俊俏,特别勤快,书也教的好,我们村里都说他俩是天造的一对......”

    中年男人听了微微笑了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