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42 买办公用房-《我真不是个文青啊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哦......

    于坚虽然和韩东同属于“他们”诗派,但还是有一定区别,他的诗歌有点接近于原奥匈帝国的作家弗兰兹·卡夫卡,深受尼采、柏格森哲学影响,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,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、绝望的个人。

    不过到了千禧年后,又逐渐回归传统。

    “我听于坚说,韩东”韩东去申城找你了。”又说道。

    夏红军点点头,就把在复华大学和韩东辩论的情况简单说了一遍。

    “你们和韩东还坐一起喝酒?哈哈不错,我和于坚一起在金陵大学对面的小餐馆吃了一碗鱼汤面。”西川哈哈大笑,旋即又变得严肃起来:“红军,我觉得我们也应该办个诗刊,刊登我们的诗歌,宣传我们的诗歌理念!”

    恢复原来的《燕山诗话》?

    “西川,如果我们要办诗刊,是办民刊?还是公开发行的?”骆一禾接过话题。

    “如果办民刊,像陈东东他们那样,根本打不开局面充其也就是小圈子里自娱自乐。但如果公开发行,切别说能否拿到杂志刊号,更要考虑盈亏,光运营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,咱们现在这点家底也支撑不了多长时间。”

    “所以,我认为我们现在重点是办好燕山诗歌奖!”

    听了骆一禾的话,西川沉默没有回答,戈麦却接过话题:“怕啥?咱们基金会不是还有上百万的资金吗?我看半个刊物足够了!想当初我们的《燕山诗刊》不就是几千块钱就搞起了吗?我看办的挺好!”

    这里面数他最年轻,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干劲。

    “我说戈麦,是不是最近被爱情冲昏了头脑?”骆一禾用一种调侃的语气说道:“咱们现在是有些资金,但你算过没有成立杂志社出版杂志需要多少费用?房子,办公设备?人员工资,以及印刷成本等等......而且我说句不客气的话,我们办的杂志十有八九是要亏损的!”

    出奇的,戈麦没有反驳骆一禾的话。

    因为这是事实。

    现在燕山基金会的经费来源主要是靠一些诗歌爱好者的捐助,除了夏红军陆续投入七万块钱,最大的两笔捐助就来自香江的柳慧芳和台湾的余光中。

    算下来将近100万,看上去挺多,但是要成立杂志社办刊物,那花费惊人。

    现在连《诗刊》《星星》这样的老牌诗刊杂志都面临窘境,何况新办的?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