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四章:军功能救命-《我比崇祯大一岁》
第(2/3)页
当天就找上门求帮助。
大明王朝的末期,满朝文武包括宦官可以用人少畜牲多来比喻。
官宦和商贾沆瀣一气,绝大多数勋贵、高官都有子侄或者家生子在做生意。
李维达的父辈、祖辈也是科举出身的封疆大吏,当下依旧有好几个长辈、平辈担任朝廷官职。
他当然要接待两位耿公子。
耿如杞毕竟曾经是一方大员,官居正三品,他家倒驴不倒架。
两位公子由十七个家丁簇拥而来,这些家丁一个个鲜衣怒马,人人装备精铁锁子甲。
李维达不明就里,热情接待两位耿公子,听耿章光兄弟俩说明来意后,他苦笑不已。
耿章光是耿家长子,二十七岁,秀才功名,以后肯定能够科举入仕。
李维达就不行了,他考了许多次都没考上秀才,只得花钱捐了个监生。
有了监生功名,地位就不一样了,最起码见了县太爷用不着下跪。
如果是在三个月前,李维达想请耿章光喝杯酒都不容易,封疆大吏的嫡长子又有功名在身,尊贵得很。
李维达不可能通过科举入仕,只能做个大商贾。
封建王朝的商贾必须手眼通天,跟官员交好是必须的。
耿如杞下狱不能说明什么。
大明朝的官场有意思的很。
今天阶下囚,明天封疆大吏的文官,昨天还在坐牢,今天统御数千、数万兵马的武将多了去了。
耿家出事了,此时予以援手简直是雪中送炭,真的协助耿家翻了身,以后的回报不可限量。
李维达当然愿意帮帮忙。
他知道耿家此时有多么急迫,不敢把话说过了头。实话实说道:
“不瞒耿兄,去年十一月份,我确实弄来几十建奴、鞑子首级。
只可惜能打建奴、鞑子的那位好汉行踪不定,没法联络。”
耿家乃是大族,耿如杞有四子三女,老大耿章光、老三耿章华是嫡子。
他俩其实并不能肯定李维达能够弄到建奴、鞑子的首级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