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百七十五章:崞县民乱-《我比崇祯大一岁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烧煤取暖,搭起蒙古包打深井的模式在整個冬天都能进行。

    山西的煤炭何其多也,动用一部分人力、畜力挖煤、运煤,确保寒冬能够有足够的煤取暖保证工作不停止。

    水泥用不着愁,已经派出信使一路换马疾驰东山堡,    上一批送流民回去的人马会携带二百车水泥进关送达候家庄。

    北方的冬天,    绝大多数人家都要猫冬,    为了节约粮食,尽可能躺着不动。

    黄毅手里有粮食,为了确保到手的十几万亩良田旱涝保收,必须发动几千人打井,挖沟渠。

    大明政府没有了组织力,那就不去依靠,兴和军镇抚官把佃户、流民、自耕农组织起来大搞小流域治理。

    争取把这一片对抗天灾的能力提高到三十年一遇。

    就在兴和营完成了颗粒归仓准备继续往晋西南进发之时,晋中出事情了。

    其实事儿早在刚刚秋收那会儿就发生了。

    那是崞县有个姓李的打着行医治病的幌子一直在下乡串联,在秋收后里应外合打下了县城。

    崞县知县陈孟吉下落不明。

    那个姓李的造反头领自封大都督,号称李天王,打下县城只不过两天时间就聚众三四万,简直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再破两个县城。

    山西巡抚、宣大总督得到消息已经是半个月后。

    为了逃避朝廷的追责,晋中突发的民乱被宣大总督、山西巡抚、布政使、按察使等等官员定性为流寇。

    闭着眼睛言辞凿凿流寇的绝大多数头目来自陕西,完全是是推诿、甩锅,反正陕西已经暗无天日,再黑点儿无所谓。

    当务之急是必须遏制助李天王流寇的蔓延。

    此时谁能当此大任?

    宣大总督举贤不避亲,兴和军主将黄毅出马,必然能够解晋中升斗小民于倒悬。

    至于要不要抽调其他兵马?

    耿如杞对女婿有信心,    认为没有必要,    他的分析有说服力,因为此时兴和军离发生民乱……

    口误、口误,不是发生民乱,而是三县遭遇来自陕西的流寇祸害,兴和军正在往晋西南开拔,恰恰离崞县不远。

    宣大总督亲自点将,而且用不着再给开拔银和粮食,那会有文官武将反对?
    第(2/3)页